科技狗碎碎念:
誰說掛上森海之名註定不便宜? 三千內最猛遊戲外接音效卡! |
作者/科技狗 3C Dog
五年前 Sennheiser 和 EPOS 共同推出 GSX 1200 Pro、GSX 1000 外接音效卡,以及 GSP 300 電競耳麥等遊戲音效周邊,不難看出森海也想在電競產業分一杯羹。不過上述的音效卡定價都約在 NT$6,490 – NT$8,990 之間,對於一般的玩家來說入手還是有一定難度。
這次開箱的 GSX 300 則選擇將價格壓到 NT$2,990,除了支援最高 24bit / 96kHz 高解析音源之外,也提供 7.1 虛擬環繞的功能藉此增添市場優勢。不過也因為壓低價格而捨棄音效卡上實體控制的多元性一併將設計極簡化,必須透過 EPOS 自家的軟體才能自行調整 EQ 等個人化設定。
應該很多人都沒有聽過 EPOS 這個牌子,這邊簡單說明一下。
2018 年丹麥通訊設備公司 Demant 和 Sennheiser 結束了 Sennheiser Communications 的合作關係正式分手,緊接著 Demant 就成立了全新的電競品牌並以聯名的方式與 Sennheiser 繼續推出電競耳機及音效卡等遊戲周邊。簡單來說 EPOS 雖然披著電競耳機的皮,但骨子裡流著的卻是 Sennheiser 的血啊!
這次將以 GSX 300 外接式 USB 音效卡為評測主體,並簡單分享一下臺灣尚未引進的 GSP 500 開放式遊戲耳機主觀心得。
💖 佛心來的遊戲音效卡 >>> https://bit.ly/3zQTbq4
💨 EPOS x Sennheiser 遊戲音質全都要 >>> https://bit.ly/38AIBru
大綱目錄
外觀特色 |
規格軟體 |
音質測試 |
臺灣沒代理的 GSP 500 |
心得感想 |
規格整理 |
圖集欣賞 |
外觀特色
▲ GSX 300 內容物如同主體設計非常簡單。
雖然是 EPOS 和 Sennheiser 聯名推出,不過 GSX 300 的外包裝無論是排版設計亦或是色系都非常有森海味,只有 Logo 處有和 EPOS 聯名的痕跡,內容物也非常簡單。
隨附內容物有:
- GSX 300 音效卡
- Type-A to Micro-USB 充電線
- 說明書三本
▲ 輕量化的設計便於隨身攜帶。
GSX 300 底部並無支撐支架,取而代之的是一體成形式的斜體設計,整體以塑膠材質包覆,雖說是為遊戲而生的音效卡,但整體看起來還是保留了森海的簡約高級感。
大小約在 168 x 144 x 57mm,相對前幾代而言體積非常小巧,且重量也減到 155.4g 左右,輕量化不占空間的設計提升不少攜帶便利性。
▲ 底部的止滑條能防止音效卡移位。
為了因應 GSX 300 的輕量化設計,在底部可以看到左右各有一條矽膠止滑條,藉此避免不小心碰到導致音效卡移位的情形發生。
▲ 在 GSX 300 只保留基礎的操控功能。
由於體積以及重量縮減的緣故,EPOS 縮減了在 GSX 300 上的實體控制項目,正面僅保留能 360 度旋轉的旋鈕以及一顆實體按鍵,並拔掉了較為直覺的 LED 螢幕。
手感方面旋鈕保留了一點段數感,轉起來雖然沒有阻尼油壓感但也算順滑;實體按鍵則非常緊實不鬆動,按下去偏淺但也是能感覺到有回饋感。使用者只能透過正面的旋鈕調整媒體音量,或是透過比較小的實體按鍵循環切換自己設定的不同 EQ 配置或是快速切換 2.0 立體聲和 7.1 環繞聲。
不過因為沒有 LED 螢幕所以必須要透過自家軟體 EPOS Gaming Suite 才能知道現在的模式是什麼,要進一步詳細調整 EQ 跟麥克風設定也都必須透過該軟體細調。
▲ I/O 介面僅保留最基礎的幾個插孔。
翻到背面的 I/O 介面也受限於體積大小而縮減成常用的三孔,機身上並沒有可以連接主動式喇叭的 3.5mm 輸出孔,也少了兩個用來進行 Chat Link 有線串接功能的 2.5mm 串連輸出 / 輸入孔,且依舊保留 Micro-USB 插槽,並沒有升到目前主流的 Type-C。
I/O 介面由左至右分別為:
- Micro-USB 供電用插槽
- 3.5mm 耳機孔
- 3.5mm 麥克風孔
規格軟體
▲ 虛擬 7.1 環繞聲道並不支援 24bit / 96kHz。
GSX 300 支援最大 75Ω 阻抗的耳機,像是更高 300Ω 的 Sennheiser HD 600 就無法推動。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支援能增加遊戲沉浸感的虛擬 7.1 環繞聲道,不過在該聲道下最高解析取樣只到 16bit / 48kHz;要解放最頂的 24bit / 96kHz 就會被侷限在基本 2.0 立體聲模式了。
另外實測下 GSX 300 接到 XBOX SERIES X 遊戲主機並無法輸出音訊,也礙於軟體因素而無法成功切換虛擬 7.1 環繞。
旋鈕外框一圈燈條會顯示目前的環繞聲模式:
- 藍色:基本 2.0 雙聲道
- 紅色:虛擬 7.1 環繞聲道
▲ GSX 300 尚不支援 Dolby ATMOS。
另外以 GSP 500 耳罩耳機搭配 GSX 300 音效卡,並使用 Dolby Access 以及 DTS Sound Unbound 應用程式測試,音效卡本身並不另外支援 Dolby ATMOS 以及 DTS Virtual : X 天空聲道。
▲ 需下載官方軟體 EPOS Gaming Suite 進行細部調整。
前面說到 GSX 300 可以在前面實體按鍵切換不同模式,切換的模式則需要下載 EPOS Gaming Suite 軟體才能夠進行音效及麥克風等細部設定,簡單來說它就是把所有可以調整的功能都一併整合在軟體面。
不過該軟體目前只支援 Windows 10,軟體字型偏小並不支援繁體中文且視窗無法放到最大,整體使用感受不夠直覺,也偶爾會有讀取不到裝置的情況發生,仍有加強空間。
▲ 透過軟體能打造個人化的 EQ 音域。
音效部分除了音量大小外,共提供 64 – 16kHz 九段動態範圍,並有 ±6dB 的增益空間,能調整細至小數點後兩位數。此外也能在此切換 2.0 立體聲或是 7.1 虛擬環繞,不過只有 7.1 聲道支援混響功能。
▲ 除了音效也能調整麥克風數值。
麥克風部分除了一鍵靜音,也提供噪音、清晰兩種預設音效增強模式給使用者選擇,透過自定義也和音效一樣能調整 64 – 16kHz 九段動態範圍及 ±6dB 增益空間。
此外「清晰」、「側音」和「噪聲門」都有 0 – 100% 的調整空間,而「降噪」則只提供 0%、50% 及 100% 三種強度可以選擇,只要在軟體中講話則都能即時聽到調整後的效果
▲ 除了預設的模式,可以新增無限組個人化 EQ。
上述的音效與麥克風設定檔是綁在一起的,除了軟體預設的四組模式之外,使用者能再另行新增無限組設定檔,不過預設的設定檔是無法被覆蓋過去的也無法刪除。
不過我自己是不會設定太多設定檔,畢竟在機身本體只能透過一顆按鍵循環切換,也沒辦法在機體看到目前的模式。
設定檔共有四種預設模式:
MUSIC 音樂 |
|
ESPORT(TREBLE) 電子競技(高音) |
|
MOVIE 電影 |
|
FLAT 平坦 |
以下也整理出透過軟體可調整之項目:
調整項目 | 項目功能 |
按鈕功能 | |
實體按鈕 |
循環切換模式 循環切換 2.0 聲道 / 7.1 聲道 |
音效數值 | |
音量大小 | 0 – 100% |
頻率響應 |
可調範圍 64Hz 125Hz 250Hz 500Hz 1kHz 2kHz 4kHz 8kHz 16kHz
±6dB |
環繞模式 |
基本 2.0 雙聲道 虛擬 7.1 環繞聲道 |
麥克風數值 | |
音效增強器 |
預設模式 關閉 噪音 清晰 自定義 |
自定義範圍 64Hz 125Hz 250Hz 500Hz 1kHz 2Hz 4kHz 8kHz 16kHz
±6dB |
|
清晰程度 | 0 – 100% |
側音 | 0 – 100% |
噪聲門 | 0 – 100% |
降噪 |
0% 50% 100% |
靜音 | 開 / 關 |
音質測試
▲ 實際聽起來的效果如何?
接著就直接進入測試重點,我們使用同樣是 EPOS 和 Sennheiser 聯名的 GSP 500 開放式聲學遊戲耳機,並以預設 EQ 進行高音質音樂、遊戲、電影等影音測試,提供個人的聽感心得供大家參考。
《 Hi-Fi 串流音質測試》
【流行樂】李榮浩 – 年少有為
首先先以預設的 MUSIC 模式來聽李榮浩的年少有為,使用的音樂串流則為 Tidal,聽聽看在流行樂領域的詮釋能力。整體來說針對三頻的調校都很自然,細節也不黏糊,分離度表現優秀;立體人聲非常自然且偏厚實,唇齒音清晰但不出戲;高頻的鋼琴、弦樂以及低頻的 Bass 都很明顯;偏飽滿的低頻打下去非常俐落,也會稍微下潛一點點;
【搖滾樂】落日飛車 – I Know You Know I Love You
偏好樂器演奏的搖滾樂方面,即便只開到 2.0 雙聲道也能感受到不少空間感,吉他的收弦聲被處理得非常靈敏,到中後段的「I love you」及獨白前後層次感豐富;低頻的鼓點突出不過 Bass 聽起來會有一點小黏糊感;後半段的吉他 Solo 位置則會略比低頻偏後一些;高頻的鼓鈸敲打細節則聽起來相當清脆。
【饒舌樂】小人 – 回到實驗室
接著我們透過 EPOS Gaming Suite 稍微增強一下中頻來凸顯人聲的份量感,並將高頻稍稍削弱一點點,來聆聽以樂團編製的饒舌樂。開頭部分會打出一點空間感,小提琴等弦樂器聽起來高亢又透亮;饒舌注重的低頻部分 Bass 及鼓點存在感非常高;人聲一樣偏暖且更加厚實;效果器的聲音收放亦或是吉他小刷弦的點綴非常靈敏,加上有一點共振性讓編製聽起來更加華麗。
【古典樂】卡農(帕海貝爾)
最後我們再將高頻拉得強一點,並開啟 7.1 虛擬環繞來聆聽古典樂。一打開 7.1 聲道整個廳堂感瞬間會跑出來,不過整個聲音也會被拉得有一點距離,高頻這時候聽起來也會比 2.0 聲道還要刺一點,整個聽起來會非常像在現場音樂會那樣。
《射擊遊戲測試》
接著切到 ESPORT(TREBLE)模式,並開啟 7.1 虛擬環繞來體驗射擊遊戲,手榴彈丟出去的爆炸方位即便是在左前方也能輕鬆判別位置,爆炸聲的低頻發散得很有層次,高頻量感多加強不少開槍激戰的帶入感,最重要的聽音辨位多功於 7.1 聲道,敵方從哪來即便是稍遠的距離都能聽得非常精準,玩遊戲的沉浸感非常強,強烈推薦 FPS 玩家一定要試試看。
建議遊戲搭配:
- 範圍較窄的 FPS 遊戲:2.0 立體聲道
- 範圍較廣的 FPS 遊戲 or 史詩級 3A 大作:7.1 虛擬環繞
《電影播放測試》
接著切到強調高頻跟低頻的 MOVIE 模式,並開啟虛擬 7.1 環繞音效,來觀看 Netflix 上的驚天營救。開槍的聲音、爆炸聲及定位坦白說並沒有像遊戲中感覺到的那麼震撼,不過還是有非常濃厚的氛圍感,很接近在電影院看電影被音效包圍住的感覺,換彈細節突出,人聲部分也不會因此被音效掩蓋住,拿來看電影非常過癮。
《 3D 環繞測試》
總體來說,即便只有 2.0 立體聲但八大方位就已經能大致聽得出來位置了,開啟虛擬 7.1 環繞聲則會更加強位置準確性,左前方就是左前方不會有特別偏左或是發散的感覺。不過開啟後的高頻就顯得較為尖銳一些,個人建議在玩遊戲或是看電影的時候再開啟 7.1 聲道,一般聽音樂使用 2.0 聲道就好囉!
臺灣沒代理的 GSP 500
▲ GSP 500 為 EPOS 和 Sennheiser 聯名的電競耳機。
既然上面都提到了,這裡也帶大家簡單開箱一下這副台灣還沒有正式引進的 GSP 500 有線電競耳機吧!
除了耳機本體外,盒裝內還有 2.5mm to 3.5mm 一母二公耳機麥克風音源轉接線、2.5mm to 3.5mm 音源線以及數本說明書,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線材都採用編織軟線,做工相當精細。
盒裝內容物有:
- Sennheiser GSP 500 耳罩耳機一副
- 2.5mm to 3.5mm 一母二公音源線(編織軟線)
- 2.5mm to 3.5mm 音源線(編織軟線)
- 說明書三本
▲ GSP 500 電競味十足,充滿濃濃未來機械感。
拿到 GSP 500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本體看起來非常有機械鎧甲感,可能也為了在外觀及重量之間取捨,因此整副都是以塑膠材質包覆,不過內部皆是採用比較堅固的金屬鉸鏈連接。
除了透過 PC 連接外,也支援 PS5、XBOX SERIES X、Nintendo Switch 等遊戲機,平台相容性高。
▲ 右耳機音量旋鈕油壓感濃厚,轉動時的手感非常過癮。
左、右兩邊的耳機皆設有可調式頭環,肉眼看無論是前後或是左右都有約 15 – 20 度左右的調整幅度,藉此提升配戴服貼度;右耳機設有一圈調整音量用的無段數旋鈕,轉動時能感受到濃厚的油壓感,手感表現非常好。
▲ 左耳機的降噪麥克風並無收納空間。
左耳機設有一個接線用的半隱藏式 2.5mm 特規插孔,並搭載一根扁平雙指向式降噪麥克風,往上轉到眼角位置(約 45 度)聽到「咖」聲即會自動轉為靜音模式。
另外材質偏軟的可彎式麥克風能被凹到精確的位置,但無法分段收起,麥克風長度則會和嘴巴保留一小段位置,避免噴麥的情形發生。
※ 若欲調整麥克風數值或降噪程度需至 EPOS Gaming Suite 調整。
▲ 透過頂部頭戴能調整五段壓力大小。
頂部頭戴乍看之下非常像金屬鍊條,兩耳皆有提供五段壓力調整,不過在佩戴上的體感並不會有即時改變壓力的感覺,需要一點緩衝時間。使用者可以很輕鬆地拉伸頭戴,但不會有明顯回彈力度。
▲ 拉開整個連結處滑軌還能再長 5 公分。
側邊連結處拉開後跟機體是一體成型設計,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不顯眼的一致性。連結處共有 12 段伸縮,整體拉伸雖然會感覺到斷層但是非常順滑的,整根拉開還能再長個五公分左右。
▲ 耳罩空間不大,對於大耳人來說相對較不友善。
GSP 500 的頂部頭戴厚度約 1.5cm,耳罩厚度則約在 3cm 左右,肉眼看明顯比其他電競耳機厚了一點,且耳罩是不可拆卸的,無法自己買其他耳罩替換上去。
頭戴及耳罩兩者皆為布質,實際戴上耳非常透氣不悶熱,不過因為耳墊是偏狹長型設計,雖然有做出深度但因為左右空間不大導致耳朵很容易被壓到,長時間戴下來仍會感受到夾耳的不適感,不過這種不適感是會隨著使用時間逐步消逝的。
▲ 開放式單體使得 GSP 500 聽感自然,但物理降噪效果弱。
GSP 500 是開放式聲學耳機,從兩耳機上半邊約 1/3 的透氣開孔能稍稍看到裡面 Sennheiser 調校的單體,不過單體大小官方或是說明書都沒有明確標示,也沒有內建 DAC 晶片或是提供解碼 MQA 的技術。
聽感非常自然細膩且能感受到一點空間感,如果不是因為耳機存在感高不然純聽音樂真的自然到像是在聽外放音響一樣,不過在使用時是會聽到周圍聲音的,因此物理降噪效果就比其他耳機還要弱很多,也需要插上 GSX 300 音效卡才能有虛擬 7.1 環繞聲道。
在正常辦公室環境使用,開啟三成左右的音量並不會有漏音的情況,不過若開到五成左右,周遭的人就會逐漸聽到耳機內的音樂囉!
▲ 耳機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 。
純粹將 GSP 500 插進 PC 透過 Dolby Access 測試,耳機支援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也能成功切換遊戲、電影、音樂、語音四種模式,並自定義三組設定檔。
心得感想
回到這次的主角 GSX 300 音效卡,EPOS 冠上 Sennheiser 的名義居然只要三千有找,但相對在實體上能控制的功能就減少很多,也沒有提供揚聲器輸出孔,整體體驗下來它除了能幫助原有的耳機擴展音場以外,提供的虛擬 7.1 環繞音效定位非常準確,很適合用在 FPS 遊戲或是觀賞電影。
若是搭上 GSP 500 電競耳機的話,整體聽起來是走細膩自然派,不會有浮誇的低頻,也不會刻意討好哪個族群,順溜的聽感加上撐出來的廳堂音場感,個人認為最適合拿來聽大編制現場演出或是搖滾樂。
總而言之 GSX 300 音效卡加上 GSP 500 電競耳機這個組合仍能感受到濃濃的森海味,無論是聽音樂或是玩遊戲都被駕馭得很好,軟體優化一下相信遲早能打進遊戲圈啦!
GSX 300 優點:
- 整體輕量化不佔空間。
- 虛擬 7.1 環繞聲道音場廣且定位非常精準。
- 最高支援 24bit / 96kHz 高解析取樣。
- EPOS Gaming Suite 軟體可調性高,且能新增 N 組個人化設定檔。
- 搭上 GSP 500 聽感自然且有濃厚廳堂感。
GSX 300 個人心得小缺憾:
- 無 LED 螢幕,直覺性不高。
- 軟體穩定性不高,且目前僅支援 Win10。
- I/O 介面拔除揚聲器輸出孔,且採用較舊的 Micro-USB 插槽。
- 虛擬 7.1 環繞聲道最高僅支援到 16bit / 48kHz。
💖 佛心來的遊戲音效卡 >>> https://bit.ly/3zQTbq4
💨 EPOS x Sennheiser 遊戲音質全都要 >>> https://bit.ly/38AIBru
規格整理
Sennheiser GSX 300 | |
連接介面 |
3.5mm 耳機插孔 3.5mm 麥克風插孔 |
充電介面 | Micro USB |
音訊輸出 |
2.0 雙聲道 24bit / 96kHz
16bit / 48kHz |
耳機阻抗 | 25 – 75Ω |
虛擬聲道 |
2.0 立體聲 7.1 虛擬環繞 |
軟體支援 | EPOS Gaming Suite |
系統支援 | Windows 10 |
單機尺寸 | 168 x 144 x 57mm |
單機重量 | 155.4g |
產品顏色 | 黑 / 白 |
原廠保固 | 2 年 |
建議售價 | NT$2,990 |
Sennheiser GSP 500 | |
有線連接 |
PC cable 2.5m
1.5m |
耳機單體 | 開放式動圈單體 |
耳機靈敏度(SPL) |
107dB SPL@1kHz, 1V RMS |
耳機阻抗 | 28Ω |
耳機頻率響應 | 10 ~ 30kHz |
麥克風指向類型 | 雙指向式 Bi-directional ECM |
麥克風頻率響應 | 10 ~ 18kHz |
麥克風靈敏度 | -47dBV/PA |
軟體支援 | EPOS Gaming Suite |
系統支援 |
PC macOS PS4 PS5 Xbox One Xbox Series X Nintendo Switch |
虛擬環繞 | No |
MQA 解碼 | No |
ANC 主動降噪 | NO |
隨行盒 | NO |
單機尺寸 | 190 x 220 x 60mm |
單機重量 | 358g |
原廠保固 | 2 年 |
建議售價 | NT$7,490 |
圖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