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狗點評:
JLab Go Work 就是要你滾去工作! |
作者/科技狗 3C Dog
近期受到疫情的關係很多人都開始「居家辦公」的生活,不過在家辦公確實有很多不方便因素存在,例如開會的時候小孩在旁邊看電視等……,都會間接影響麥克風收音品質,JLab Go Work 應運而生。
相信大部分的人對 JLab 都不陌生,從我們之前開箱過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就能發現 JLab 一直都走俗又大碗的路線,規格堆好堆滿為前提把價格盡可能壓低。這次 JLab 看準在家上班 / 上課的趨勢,推出 JLab Go Work 藍牙耳麥,顧名思義就是要你滾去工作啦!XD
JLab Go Work 主打特色(建議售價 NT$1,799):
- 一鍵靜音麥克風
- 最長 45hrs 續航時間
- 支援藍牙多點連線
- 採自家 C3 通話降噪技術
- 內建兩種 EQ 可快速切換
其他 CP 成員:
大綱目錄
外觀特色 |
規格看點 |
音質感受 |
心得感想 |
影片完整版 |
常見問題 Q&A |
JLab Go Work 規格 |
圖集欣賞 |
外觀特色
▲ 藍藍的 JLab 最對味。
廢話不多說,馬上來開箱吧!
盒裝內除了本體 Go Work 也另外給了 Type-C to 3.5mm 還有 Type-C to A 兩條藍色線材,沒有收納殼跟替換耳罩。
隨附內容物有:
- JLab Go Work
- Type-C to 3.5mm 轉接線(線長:約 101cm)
- Type-C to A 充電線(線長:約 60.5cm)
- 說明書
▲ Go Work 耳罩就像把自家真無線藍牙耳機放大一樣。
消光黑磨砂塑膠材質的耳機本體,外觀就像是把 JLab JBuds Air ANC 改良成耳罩耳機一樣,非常有 JLab 的味道。
左右耳機上都有雕上鐵灰色 JLab Logo,不過只有右耳機的 Logo 按下去可以讓麥克風靜音,左耳機並無操控功能,要操控耳機則須到右耳機後側的實體按鈕操作。
▲ 一體式麥克風存在感非常高,可活動範圍也算廣。
直挺挺的 Go Work 耳桿麥克風全長約 13.5cm 採單指向收音,耳麥跟右耳機相連不可拆卸也不可彎曲,雖然無法分段式收起,但是前後旋轉幅度約 300° 活動範圍還算廣,用不到只要轉上去佩戴上便能大大減少耳麥存在感。
▲ 亮起紅燈即表示目前麥克風處在靜音,對方將聽不到你的聲音。
耳麥底部內側有四顆收音麥克風,最底部則有一條紅色 LED 燈,當按下右耳機 Logo 處燈號便會亮起以提示使用者目前麥克風處於靜音狀態,將靜音功能視覺化讓居家辦公不再凸槌。
一鍵靜音適用軟體:
- Zoom
- Google Meet
- Microsoft Teams
▲ 將麥克風轉到上方卡榫會自動轉為靜音。
除了手動關閉麥克風,也可以將耳麥往上轉到卡榫,聽到「咖」一聲即表示麥克風處在靜音狀態(不會亮紅燈),非常直覺方便。
▲ 麥克風在左側處於靜音狀態,無法收音。
另外雖然左右耳戴反耳麥也轉得過來,但實測下麥克風在左側會處於靜音狀態是完全無法收到音的,也就是說對方無法聽到你的聲音,建議還是要正確配戴才能成功啟用耳麥。
▲ Go Work 採用自家記憶泡棉軟墊。
轉到內側可以發現 Go Work 採取貼耳式設計,耳罩軟墊上的藍色圓點則是自家記憶泡棉非常軟嫩,軟墊厚度約在 1.7cm 左右。
此外軟墊是可以拆卸的,但因為裡面有透明壓克力墊片使套上時較不容易,加上市面仍無推出替換軟墊,因此使用時還要注意清潔保養喔!
▲所有指令都透過右耳機後側的兩組實體按鈕控制。
右耳機除了按下 Logo 可以讓麥克風靜音外,所有指令操控也都在右耳後側的實體按鍵完成,像是音量、上下首歌、播放暫停音樂、接或掛斷電話、語音助理等都可以在耳機上控制。
整體來說指令給得非常完整,甚至還可以切換聲音、音樂兩種 EQ 及監聽自己的聲音喔!不過因為除了音量、切換 EQ 跟上下首歌,其他指令幾乎都得靠下方電源鍵完成,因此學習成本還是有的,需要多花點時間幫助上手。
另外右耳機下方也有一顆 LED 指示燈,配對時會交叉閃爍紅燈和藍燈,配對完成則約每 4 秒亮一次藍燈。這邊也有一個 USB Type-C 連接埠能為耳機充電,沒電時也能將耳機轉成有線使用,耳機本體並無 3.5mm 音源孔。
多媒體開關:
+ / – 按鍵 |
點擊一下「+ / -」 音量增加 / 減少
切換下一首 / 上一首歌
切換 EQ 模式 (工作 / 音樂) |
電源鍵 |
長壓兩秒 開機 / 關機
播放 / 暫停 接聽 / 掛斷
拒接來電
喚醒語音助理
監聽我方聲音 (限通話時)
進入藍牙配對 |
▲ Go Work 頭戴的延展性高適合各種頭型。
頭戴頂部和自家真無線藍牙耳機充電艙一樣壓有「JLAB」字樣,內部材質則是泡棉軟墊。
頭戴寬度約 15cm 但它的延展性很好,可以毫不費力地拉伸也不會有緊繃感,即使是小孩也能輕鬆配戴。
▲ Go Work 的長度最多可以增加約 3.5cm。
頭戴與耳機的連接內側印有 R、L 字樣代表左右耳,伸縮頭戴會露出銀色扁平金屬,整體拉伸非常順,不會因為段數高而有過於明顯的斷層,兩耳最長都可以增加 3.5cm 左右的長度。
▲ 耳機最多能旋轉 90 度,無法折疊。
在收納性方面 Go Work 可以向內旋轉約 90°,耳機皆無法向內擺動或是摺疊,不過因為耳機重量僅 170g 非常輕,因此帶出門掛在頸部負擔也不大,若真的有需求再另行購入收納包即可。
▲ 耳機沒電的話可以接線使用。
另外 Go Work 有附贈兩條線材,但只有 101cm 的 Type-C to 3.5mm 轉接線可以將耳機轉成有線使用;另一條比較短約 60.5cm 的 Type-C to A 轉接線則為充電用。
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連結手機、平板或電腦使用,也就是說即便耳機沒電仍然能透過有線的方式繼續使用,對遠距辦公 / 上課而言十分方便。而手邊的 Type-C to C 也尚無法以有線的方式啟用音訊,插上去只會顯示在充電的燈號。
▲長時間戴起來感覺如何?
Go Work 是貼耳式耳機雖然不能完整包覆住耳朵,但不管怎麼甩頭它都可以很穩地固定在雙耳,也因為不是覆耳式而可以在聽音樂的同時稍微聽到周遭的環境音提高警覺性。
因為頭戴延展性高再加上耳罩軟墊採用記憶泡棉,短時間使用 Go Work 不太會夾耳或悶熱,但若是佩戴 1 – 2 小時以上則會因為耳機緊貼著耳朵而感受到些微壓迫、小悶熱,但不會到不適的程度。
規格看點
▲ 藍牙 5.0 的連線速度快又穩。
Go Work 採用藍牙 5.0 不支援 NFC 連線,傳輸編碼為基本的 SBC 和 AAC,並無更高一級的 aptX 也無獨立 DAC 晶片,但配對過後只要等個 2 – 3 秒耳機就能成功連上這個速度滿快的,在環境複雜的市區工作室使用也沒遇過斷線的情形。
▲ 單指向收音確保會議時雜音不被收錄進去。
Go Work 的收音麥克風屬於單指向收音,只會針對它的正前方強化收音,從四面八方來的環境雜音並不會被收錄,讓你在線上開會時的時候仍保持清晰乾淨的聲音。
此外耳機上的 ENC 環境降噪麥克風則採用全指向式收音,將周遭環境的雜音收錄後並透過自家 JLab C3 通話降噪技術保留人聲的純淨,保護我方聲音能不受環境干擾,也就是說對話方能更清楚聽到你的聲音啦!
接著將耳機配對 Galaxy S20 5G 播打電話給 LG G8 並實際站在下雨的市區路口進行 Go Work 的電信通話測試。若我方未講話路邊的車流聲雖會壓低不少但仍聽得到一點,而我方講話後整體環境噪音約會降到剩 1 成左右,人聲則會相較突出很多,因此只需用一般音量而不用刻意放大音量對方也能聽得清楚,雖然仍保留一點電信通話的黏糊機械音,但整體句子都是聽得清楚的喔!
▲ 有線會比藍牙無線的延遲來得低很多。
以藍牙模式將耳機連接到 Galaxy S20 5G,實測下體感延遲約落在 284ms;接線使用體感延遲則落在 10ms 左右,因此若要玩射擊或音樂節奏遊戲還是建議以有線的方式使用,藉此達到最佳遊戲體驗。
不過就算使用藍牙模式來看 YouTube 或是 Netflix 上有對話的影片幾乎都是影音同步的程度;玩射擊手機遊戲《決勝時刻®: Mobile – Garena》也幾乎能達到一觸即發的程度,在影音方面整體體感延遲很明顯比粒狀入耳式真無線藍牙耳機還要低。
▲ 藍牙支援多點連線,切換裝置全自動。
Go Work 的藍牙 5.0 支援手機、平板跟筆電的多點連線,最多可以一次連接兩個裝置待機切換使用,耳機會自動判斷音源設備自動切換使用。
舉例來說在同時連接手機和筆電的狀態下用耳機連手機講電話,講完後在筆電播放影片耳機的音源會從手機端自動切換到筆電端放出筆電影片的音樂。
實測下若手機和電腦都在播放影片是無法成功跳轉的,其中一個裝置必須處在「暫停」狀態讓耳機去抓音源,而轉換裝置約要等個 5 – 10 秒偵測時間。
▲ 實測續航一周約只需一充。
可以透過右耳下方的 USB Type-C 充電孔為耳機充電,約 2hrs 就能充滿 400mAh 的電池容量。充滿後官方規格最長有 45hrs 以上的續航、470hrs 待機時間。
我們自己實測在耳機完全充滿的情況下,連接 Galaxy S20 5G 邊聽 Spotify 串流音樂邊打稿,期間完全沒讓耳機處在待機狀態,從 12 : 23 到 17 : 23 耳機電量都還顯示 100%,一直到 6hrs 後耳機電量才變成 90%。
若以 6hrs 掉電 10% 的程度計算,總續航要達到 45hrs 以上是沒問題的,假如一天連續使用 8hrs,等於一個禮拜只需要充一次電,沒電還可以接線繼續用完全沒有電量焦慮感,不過它就不支援無線充電了。
以下提供個人實測數據:
測試環境 | |
測試耳機 JLab Go Work 配對裝置 Samsung Galaxy S20 初始狀態 電量 100% 測試音源 Spotify 串流音樂 / 音量開 5-6 成 |
|
耳機續航測試 | |
播放時長 | 剩餘電量 |
1hr | 100% |
2hrs | 100% |
3hrs | 100% |
4hrs | 100% |
5hrs | 100% |
6hrs | 90% |
音質感受
▲ 採用 40mm 驅動單體,並內建兩種 EQ 模式。
Go Work 搭載 40mm 動圈單體,頻率響應和大部分的耳機一樣約落在 20 – 20kHz 這個區間的動態範圍,沒有軟體能細調 EQ 或操控功能,僅提供官方煲機軟體。
另外它也承襲了 JLab 耳機的傳統內建兩種 EQ 模式,音樂模式(Music)聽起來很像 JLab GO Air 的經典模式(JLab Signature);聲音模式(Voice)則是專為通話設置的,可以凸顯人聲讓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通話品質。
那在音質娛樂方面的體驗如何,一樣由辛蒂我來為大家試聽看看!
(以下皆為主觀體驗,建議親自去試聽會比較準確。)
《高、中、低三頻測試》
以無線的方式連接 Spotify 串流平台聆聽,EQ 則調成音樂模式(Music),整首歌的量感沒那麼足也沒特別拉開音場,不過中頻人聲略為靠前,低頻部分則為自然取向不會有刻意加厚的飽和感,在音頻較複雜的區段三頻會略微黏糊,但層次感還是有打造出來。
總體來說若你是發燒友還是建議再另行購入娛樂用耳機,但若是一般大眾其實用 Go Work 聽聽流行樂就非常足夠了。
《電影播放測試》
接著繼續觀賞 Netflix 上的動作片《鬼影特攻:以暴制暴》,飛車和爆炸聲基本方位都有做出來,不過低頻比較少一點導致震撼感偏低。人聲的部分表現優異,咬字非常清晰不黏糊更不會與音效混在一起,除了沒有太多沉浸感,一般日常拿 Go Work 來看電影也沒什麼大問題。
《射擊遊戲測試》
最後來試試看 Go Work 在遊戲方面的表現如何吧!
將耳機接線後連接 Galaxy S20 5G 玩手機射擊遊戲《決勝時刻®: Mobile – Garena》,接線後延遲降到 10ms 內體感上是一觸即發的程度,聽音辨位部分即使沒有虛擬環繞音效敵人的距離、槍響和爆炸或腳步聲位置都很明確,不過與電影一樣低頻略靠後導致沉浸感沒那麼強烈,但接線後低延遲的特性加上方向明確玩遊戲也很適合,以不是電競耳機定位來看 Go Work 完全合格。
心得感想
即便沒有防水防塵能力也無法透過 NFC 配對,但從 45hrs 總續航、藍牙多點連接、無線轉有線、一鍵靜音、單指向收音麥克風來看,不難發現 Go Work 就是為遠端辦公而生的藍牙耳罩耳機,簡單來說最大受益者就是你在通話的對方 aka 老闆、客戶或同事。
現在疫情緩和不少許多人都慢慢從 WFH 回歸實體辦公室,但遠端辦公已然成為未來趨勢,這時候收音及通話降噪效果就是人聲是否能清晰的關鍵。
或許在影音娛樂方面有不少耳罩耳機能比過 Go Work,但若你正缺少一副視訊、辦公專用的耳機,但又不想花大錢購買,不妨可以試試看這副 NT$1,799 的 JLab Go Work 喔!
✨ 誰說耳機要花大錢 >>> https://bit.ly/35VDPDx
最後也稍微列出五副 JLab 耳罩耳機的規格差異,提供給大家依據自身需求參考:
Go Work | STUDIO PRO | PLAY GAMING | STUDIO ANC | FLEX SPORT | |
藍牙版本 | 5.0 | 5.0 | 5.0 | 5.0 | 5.0 |
電力續航 | 45hrs | 50hrs🏆 | 22hrs | 34hrs | 20hrs |
防水防塵 | – | – | – | – | IPX4🏆 |
可否折疊 | – | ✔ | ✔ | ✔ | ✔ |
主動降噪 | – | – | – | ✔🏆 | – |
EQ 模式 | ✔ | ✔ | ✔ | – | ✔ |
有線模式 | ✔ | – | ✔ | ✔ | – |
伸縮耳麥 | ✔ | – | ✔ | – | – |
通話降噪 | ✔ | – | ✔ | – | – |
多點連線 | ✔🏆 | – | – | – | – |
語音助理 | ✔ | ✔ | ✔ | ✔ | ✔ |
充電介面 | Type-C | Type-C | Micro USB | Micro USB | Type-C |
建議售價 | NT1,799 | NT1,480 | NT2,280 | NT2,480 | NT3,980 |
優點:
- 45hrs 續航能力非常強悍,日常完全無電量焦慮。
- Type-C to 3.5mm 轉接線可以將耳機轉成有線使用
- 提供一鍵靜音功能,往上轉麥克風到卡榫處也會自動轉成靜音。
- 耳機上可以完成的指令非常多樣化。
- 內建兩種 EQ 使用者能透過耳機自行切換。
- 耳機重量僅 170g 相當輕巧,穩固性高。
- 藍牙支援多點連線待機切換使用,但需等約 5 – 10 秒偵測。
個人心得小缺憾:
- 市面尚未販售替換耳罩。
- 耳麥不可拆卸或分段收納,但可以前後旋轉約 300°。
- 耳機無法折疊須注意收納。
- 長時間配戴會有些微壓迫感,記得適度休息喔!
- 沒有防水防塵能力。
延伸閱讀:
✨ 誰說耳機要花大錢 >>> https://bit.ly/35VDPDx
影片完整版
常見問題 Q&A
適合久戴嗎?
坦白說貼耳式耳機久戴都會有點夾耳(相對穩固),但 Go Work 的軟墊是記憶泡棉,短時間用不太夾耳、悶熱,但長時間配戴還是會有一點點壓迫感,但不會到不舒服啦!建議長時間配戴中途也是要休息一下唷~
連結介面是什麼?有防水能力嗎?
它採用主流 Type-C 有線充電,若不是蘋果狂熱者家裡應該都有線,沒有的話也有隨附線材能使用,另外它沒有防水能力盡量不要離水太近。XD
耳機戴反可以使用嗎?
就算你左右戴反也是沒什麼感覺得,不過若戴反麥克風可是會處在靜音狀態,你講什麼對方都聽不到啦!若要通話還要注意要讓耳麥保持在右耳喔!
怎麼讓麥克風靜音?
可以按一下右耳機的 Logo,耳麥底端亮起紅色 LED 燈就表示靜音了;另外直接把耳麥往上撥到卡榫也可以觸發靜音,但紅色燈號不會亮起。
續航時間多久?
45hrs 超長續航,滿電狀況下我打稿整天都還有 90% 電!基本工作使用一周只需要充一次,沒電也可以接線繼續用,有電量恐慌症的我用得很安心。
內建兩種 EQ 是什麼意思?
耳機內建音樂模式(Music)、聲音模式(Voice),可以同時長按耳機上的「+」、「-」鍵循環切換,我自己除了通話會轉到聲音模式,其他影音娛樂都會使用音樂模式。
是說內建 EQ 好像已經快變成 JLab 的標配了!?XDD
多點連線是指可以一次聽兩個裝置的聲音嗎?
NO!是指你可以同時連兩個設備,A 設備在使用耳機的話,B 設備就會處在待機;當你暫停 A 設備後,直接播放 B 設備的影音,耳機就會播放 B 設備的音訊。簡單來說就是讓你在兩個設備間可以快速切換,省去重連的時間。
監聽模式是環境監聽嗎?
在通話中連續點擊三下電源鍵可以切到「監聽模式」,是有點類似環境監聽,它會放大一點點周圍音量讓你能聽到自己實際講話音量,不過真的只是放大一點點,不會像標榜環境監聽的耳機一樣讓你瞬間變順風耳喔!
JLab Go Work 規格
藍牙版本 | Bluetooth 5.0 |
傳輸距離 | 約 5 – 30ft |
傳輸編碼 | SBC / AAC |
有線連接 | aux 3.5mm |
單體大小 | 40mm 動圈驅動單體 |
耳機靈敏度 | 95±3dB |
耳機阻抗 | 32Ω |
耳機頻率響應 | 20 – 20kHz |
麥克風指向類型 |
ENC 麥克風 全向式
單指向 |
麥克風靈敏度 | 38±1dB |
麥克風阻抗 | 300Ω |
麥克風頻率響應 | 20 – 10kHz |
通話降噪技術 | JLab C3 |
USB 充電孔 | Type-C |
電量續航 |
400mAh 最長 45hrs 以上 |
待機時間 | 470hrs |
充電時間 | 2hrs |
EQ 模式 |
雙 EQ 工作 / 音效 |
軟體支援 | No |
ANC 主動降噪 | No |
隨行盒 | No |
單機尺寸 | 18 x 16 x 8cm |
單機重量 | 170g |
原廠保固 | 1 年 |
建議售價 | NT$1,799 (igogo 官網) |
圖集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