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完整版:
規格
螢幕尺寸:27 吋
面板類型:Nano IPS / 奈米 IPS
最高解析度:2560×1440 2K
長寬比:16:9
反應時間(毫秒):1ms
更新頻率(Hz):144Hz
訊號輸入介面:HDMI2.0x2, DisplayPort(DP)1.4×1
亮度(cd/m2):350 nits
喇叭:無
色域:98% DCI-P3
HDR:HDR10
防眩光處理: Haze 25%, 3H
螢幕同步:G-Sync / FreeSync
外觀細節
作為一款 16:9 27吋的電競螢幕,LG 27GL850-B 在外觀以紅黑配色的設計走為主風格,背面大圓形的散熱孔非常搶眼。
底座是一個紅黑色的 V ,加上背後的支撐臂和轉軸非常粗勇形成三個支點。這個紅黑支架跟螢幕後面的散熱孔互相輝映,但可惜沒有內建 RGB 燈效,屬於低調內斂的風格。
三邊窄邊框設計,下方左邊貼著 G-Sync 貼紙,代表完整支援 NVIDIA G-Sync 螢幕同步,但其實它還支援 AMD FreeSync ,玩遊戲能有效同步防畫面撕裂。
升降距離可以達到 110mm,還能夠視情況翻轉 90 度。在看網頁、文章、PDF、X 光片等等內容都很實用。
特色驗證
LG 27GL850-B 推出時,就是主打 NanoCell IPS 面板並具備 1ms GtoG 反應時間,通常這麼短的反應時間只出現在 TN 面板,IPS 推出確實是個創舉。基礎的 144Hz 刷新率具備後,還發揮最強項 98% DCI-P3 廣色域色彩表現。這些等等就來實測看看。
首先來看看色彩,LG 27GL850-B 開箱就內附一張校正證明,為這台螢幕的顏色準確性掛保證。證明書標示的標準是顏色 D65 色溫,校正到誤差值 DeltaE 小於 5 。不過我們這台螢幕的 DeltaE 竟然更厲害,精確校正到小於 1 ,顏色準確度非常高,除了玩遊戲,也很適合看電影。
藉著 OSD 來看看如何調整模式。按鈕在螢幕下方,按鈕本身就是撥桿,藉由前後左右來進行設定。系統內建 8 個模式,主要是兩組遊戲 Gamer 、FPS、RTS、閱讀、HDR 效果等等情境,這些都還可以個別調整對比、亮度等等數值。
OSD 是跟外觀呼應的紅黑色。游標移動速度很快速,很方便的地方在於選項上方會即時列出刷新率、反應時間,螢幕同步和 HDR 、DAS (動態同步)是否開啟。黑色穩定器、反應時間,以及十字線,這些是 LG 額外加入的特色,都可以加強畫面和遊戲體驗。
這裡要注意的是,官方宣稱的 Nano IPS 1ms 反應時間,需要在 OSD 針對「反應時間」調整成「加速」,這時狀態會顯示「FASTER」,就是達到 1ms 反應時間。
使用 DisPlay Port 1.4 的接線才能完整發揮 27GL850-B 2K+@144Hz 的顯示功力,如果單純接線 HDMI 是無法達到這個刷新率的,實測下若是接續 HDMI ,則可以達到 2K+@100Hz 的解析度刷新率。盒裝內各附一條 DisPlay Port 1.4 和 HDMI ,一開箱就可以接上。
另外 Windows10 在顯示中開啟 HDR 顯示,也就能開啟 27GL850-B 的 HDR 顯示模式。不過因為亮度僅 350nit ,所以坦白說 27GL850-B 的 HDR 效果只是一般。
使用者可以依據需求在 OSD 介面中開啟「 HDR 效果」,會讓畫面加強渲染、對比加深。開啟 HDR 後也建議把室內燈關閉,這樣玩遊戲和看電影都會有比較好的體驗。
使用心得
電競螢幕當然要拿來玩遊戲,我們為了實際測試 144Hz 與 1ms 的體驗,開啟《鬥陣特工》、《戰爭機器 5》來看看遊戲效果。
《鬥陣特工》遊戲幀數平均在 120fps 以上,非常流暢。而且搭配 AMD FreeSync ,在快速移動的當下,遊戲畫面都是清晰無斷裂的。而在遊玩時我們也實際測試 1ms 反應時間加速的「FASTER」;跟稍微慢一點的「FAST」相比, 1ms 模式在快速移動的清晰度有些許提升,從旁觀看來差異似乎不是那麼明顯,但如果你常玩射擊遊戲,親自手握滑鼠上陣才能切身感受到這種實質的強化。
《戰爭機器5》的幀數落在 60fps 左右,更多是在考驗光影呈現的 HDR 效果。人物的移動、槍擊火花,轉移到洞穴中的光線變換都呈現得稱職。
在觀賞電影時,Nano IPS 的廣色域優勢就顯現出來了;顏色非常漂亮鮮明,而且出廠校正的誠意,也讓追劇迷可以放心自己看的是標準色彩,不會有過濃過淡的狀況。
不過有可能是考量到電競玩家都會自備耳機或是喇叭, LG 27GL850-B 並沒有配備揚聲器喇叭,平常上網或是簡單看一下 YouTube 影片就會有一點不方便;所幸螢幕背面的音源孔可以方便輸出音源跟接續麥克風,至少接耳機跟喇吧的 3.5mm 可以很簡便。

結語
我個人在挑選電競螢幕時,會有幾個重點排序,作為我的參考依據;比對之下 LG 27GL850-B 的各項特色倒是都符合我的挑選條件。
預算 | 自己抓預算大約是 2 萬以內。 |
螢幕尺寸 | 越大越好,27-32 吋為主 有沒有曲面就看螢幕大小。 |
螢幕比例 | 雖然 21:9 看電影比較爽快,但因為我有電視,所以螢幕拿來玩遊戲會還是選 16:9 為優先。 |
解析度 | 2,560 x 1,440 2K 再低就滿足不了我的眼睛了。 |
色彩表現 | DCI-P3 至少 90% 不然畫面顏色看起來會都素素的。 |
色深 | 既然講求色域,那當然是 10bit。 |
對比度 | 由於優先挑選 IPS 面板,所以 1000:1 就好。 |
螢幕刷新率 | 144Hz 起跳,再高我覺得我自己看不出來了。 |
反應時間 | 4ms 就好,就不極限追求 1ms 。 |
VRR 可變更新率 | 一定要有,G-Sync 或者 FreeSync 擇一,我們工作室電腦是 AMD 顯卡,所以必定要 FreeSync 比較好。 |
HDR 高動態範圍 | 在這個螢幕普遍亮度都 400 以下的區間,個人不強求要支援 HDR。 |
廠商特色 | 比較少用母子畫面之類的,比較希望有預設的暖色溫或是閱讀模式。 |
I/O 連接埠 | 一定要有 DisPlay Port 1.4,HDMI 1 個到 2 個就好。 |
螢幕外觀 | 順眼最重要,是否窄邊框就看需求跟審美。 |
OSD UI 介面 | 有功能就好。 |
入門電競的同時,工作也不能荒廢啊!儘管預設亮度普通、HDR 效果一般、沒有配備喇叭,但在 15K 這個價位區間,一奈米 Nano IPS ,高達 98% DCI-P3 廣色域的發色,誤差極低的色彩加乘上 144Hz 刷新率、 1ms 反應時間,都讓 27GL850-B 成為日常泛用合宜,電競時更顯威能的一顆螢幕。推薦給講求色彩表現,又熱愛 FPS 射擊遊戲,講求順暢感跟移動清晰度的玩家朋友。
Eason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