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有和大家分享 LG G8 ThinQ 的開箱文,還沒看得趕快去複習!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台灣沒有上市的 LG G8 ThinQ,這邊就讓大家參考看看和台灣上市的 LG G8S ThinQ 有什麼差別吧!!
這次一樣先附上規格給大家參考囉!

介紹
LG G8 ThinQ 今年採用的是 2019 年最新的高通 S855 處理晶片,是一款與台灣在地發售暫時無緣的旗艦機。
這次主打的特點有滿多的,像是「Z Camera」、「螢幕發聲」(Crystal Sound),以及發燒友們無法捨棄 LG 的一大傳統:Quad DAC 與 3.5mm 耳機孔。
詳細內容我們就接下來依序講吧!
螢幕正面的 ToF 鏡頭搭載特有的「Air Motion」功能,稱為「Z Camera」,主打可以隔空手勢操作完成指令。,這次更使用了喔!之前 LG 在電視上就有此項的功能,這次更選擇把它放在手機上啦~此外,許多廠商選擇拔掉 3.5 mm 的耳機孔來節省空間,G8 不但選擇保留,還有把最大的賣點 放回來啦!發燒友們可以考慮一下呀~

外觀手感
LG G8 ThinQ 使用 QHD+ 3,120 x 1,440 解析度,也就是大家常說的 2K+ 啦!6.1 吋 OLED 螢幕、19.5 : 9 比例,螢幕背面採用玻璃背板;三顆鏡頭放置處非常平整,這一點在外觀上大大加分!不過我覺得裸機的話手指頭會有點容易誤觸鏡頭XD,因為鏡頭下面就是指紋辨識器,在解鎖時就容易摸到啊。側面輕薄,重量也只有 167 公克。

螢幕正面為 2.5D 螢幕,沒有多餘開孔看起來很簡潔。上方是 800 萬畫素前鏡頭和 ToF 鏡頭。

螢幕正面的右側為電源鍵,左側有三個按鈕,分別是音量大小及實體 AI 按鈕,按下後就可呼喚 Google 助理!目前還找不到可以自訂按鈕的選項設定,知道的朋友一定要告訴我。

螢幕正面的下方有喇叭孔、Type-C 充電孔、還有很讓人感動的 3.5 mm 耳機孔呀!雖然市面上有許多藍芽耳機可以挑選,例如之前介紹過的 TaoTronics Duo Free 和 Mifo O5,但是重點是有 3.5 mm 插孔還是太方便啦!
LG G8 ThinQ 的外觀與重量非常勻稱,單手握持並不會感到負擔;像我這樣的女生單手操作起來也很容易。而這個紅色外觀非常搶眼,跟時下流行的幻彩配色比起來,稍微內斂貴氣。

特色規格
有 IP68 防水防塵,內建 3,500 mAh 電池,也支援 QC3.0 快充和無線充電!不過沒有配備訊息提示燈,但是有 Always-On Display,更方便看時間及訊息唷。

LG G8 ThinQ 搭載 ToF 飛時測距的技術,讓「Air Motion」可以隔空利用手勢操作來完成指令;這個功能很好玩,但是可能還不是很多人知曉,所以在室外會被人注目啊……。在「設定」當中,選擇「Air Motion」有詳細的教學,也可以自訂想用 Air Motion 開啟的程式捷徑,也可以接聽電話和播放音樂。

想要開啟「Air Motion」,首先把手掌放置在正面的 ToF 鏡頭上方 6 到 12 公分的位置,在 ToF 鏡頭下方會亮提示燈,再將手彎曲成「爪狀」,移到距離 15 到 20 公分的位置才會讀取到喔!

像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在使用播放軟體時也可以操作!「Air Motion」支援 Spotify、YouTube、內建的影片及音樂,只要開啟播放軟體時,隔空做出「旋轉」的手勢,就可以調整音量大小聲!真的很有趣啊這個功能(笑)在我的體驗上還是覺得有些延遲,手勢也有點羞恥,如果在室外使用可能會覺得我在對著手機施魔法吧……。(掩面)

跑分與頻段
在安兔兔的跑分測試上,總分為 344,403,這邊也附上 CPU、GPU 等測試項目的分數。而在 GeekBench 的跑分測試上,單核的分數則是得到 3,521,多核分數為 10,958。以下的分數僅供參考,還是會依據每台手機而有不同結果唷!

由於購自韓國,因此大家可能會很在意頻段的部分,依據查詢跟實測,支援的頻段為 Band 1/3/5/7/8/28/38/39/40/41 。因此在中華(1/3/7/8)與遠傳(1/3/7/28/38)、台星(1/7/8)、亞太(8/28/38)全部都剛好能對應。
是否支援 CA 戴波聚合呢?這裡我們實測中華、遠傳、台星,在高雄的兩個點利用「Speedtest」實測網速,大概可以獲得如下的表現。
中華:

遠傳:

台星:

續航與回充
3,050mAh 乍看容量是不大,但在續航力的表現力我覺得還不錯,可能也沒有特別玩遊戲,至少上班後還能支撐回到家。而充電速度大概就一般水平,實測的結果是大約 1 小時 50 分鐘可以從 0% 完全充飽唷!
相機與拍照
作為 LG 的旗艦機,標準、超廣角、長焦鏡頭的三鏡頭配置已經是基本,1,200 萬像素標準鏡頭、1,6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1,200 萬像素長焦鏡頭,但是超廣角的角度是 107°,相較 G8S ThinQ 的 133° 較少,但是相機像素提升不少!

🔺由左至右為:長焦鏡頭、標準鏡頭、超廣角鏡頭。
相機也可以支援 HDR 功能,進入相機的「設定」當中把 HDR 開啟就好囉,可以看到低光源當中的表現還算可以,但 HDR 的加強幅度不大。

🔺左邊沒有開 HDR,右邊有開 HDR。
內建相機還有 AI CAM 可以自動偵測物體,選擇「更多」可以享受更多的功能唷!放上幾張圖片給大家做參考吧!



不過要說缺點的話,在快門速度上我認為比較慢,像是在拍攝活潑的寵物時,快門速度較慢的情況會容易導致照片成像是模糊的呀!(還是狗狗太愛亂動?哈哈!)
🔺有打開 HDR
🔺沒有打開 HDR……好像一樣模糊。
音效與 DAC
LG G8 ThinQ 使用 LG 在電視螢幕上的螢幕發聲 (Crystal Sound) 技術,原理為振動和骨傳導技術,可以讓整個 OLED 螢幕產生聲波。而和一般揚聲器不同的是,揚聲器通常會外放聲音,但是螢幕發聲的技術則是要貼近耳朵才會聽得到喔,更能達到隱私的效果呢!不過也因為沒有聽筒的關係,在接聽電話時最好是將手機螢幕 1/3 處貼近耳朵唷!
螢幕發聲的技術使擴音播放時音樂效果不破音,而且很大聲!
接下來應該是大家最眾所期待的功能(笑),就是支援 DTS:X 3D Surround 和 Hi-Fi Quad DAC 的音樂播放功能,後者需要搭配 3.5 mm 的耳機來操作。進入「設定」的「聲音」選擇「音質和效果」,在這裡也能看到 DTS:X 3D Surround 的設定,記得要打開才有身歷其境的 3D 音效呀!也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為「廣闊」、「前側」、和「兩側」,每種選項都可以聽聽看,都各自有不同的感覺唷!

Quad DAC 能夠選擇設定的就更多了!可以選擇聲音呈現的方式,例如「標準」、「增強」、「清晰」、「現場」及「貝斯」。
還可以調整「數位濾波器」,產生不同的脈衝回應,例如「Short」產生更多的立體和環境聲,「Sharp」產生更自然的聲音,「Slow」可以產生更清晰的聲音。雖然我是木耳,但還是能聽出一些些差別,有些體驗就留給專業的耳機發燒友來操作囉!

結論
許多人期待 LG G8 ThinQ 已久,一方面是名字太有記憶點,一方面則是功能上並不遜色其他旗艦機。而 3.5mm 耳機孔和 Quad DAC 則是讓粉絲們最考慮購入的一大理由,這可是 LG 手機的一大特色呢!一方面,可以利用 6.1 吋螢幕來觀看 QHD+ 的 HDR 影片效果也是這支手機的賣點,在追劇的人眼中,畫質和音質都是必須兼備的,但可惜目前並不支援 Netflix HDR 。
在相機鏡頭的部分,相比台灣有上市的 LG G8S ThinQ 在廣角鏡頭上的表現略為遜色,不過相機像素還是全面提升唷!儘管這次有夠難買的 G8 ThinQ 注入許多 LG 的創新科技,但在旗艦競爭激烈的市場,其競爭力還是相對劣勢的。不過憑藉其在多媒體表現的優勢,相信粉絲們還是會積極考慮入手吧!
請問韓版有沒有推薦的購買通路呢?
那個時候是找去韓國玩的朋友幫忙帶回的~可以找找看拍賣有沒有喔